父权制对性别和性的想象| 706柏林本周 CSD 特别活动

日期: 2025年7月26日 发起人: Wu Ke

📅 活动时间

2025年7月26日(周六)
19:30 – 22:30

📍 活动地点

Berlin Mitte
(报名成功后通知具体地址)

活动背景

最近,大连工业大学发布的一则公告在中文互联网上引发了激烈讨论:校方拟开除一名学生,理由是其“与外国人不当交往,有损国格、校誉”,违反校规。

这一措辞立刻引发了公众对性道德审判、性别歧视、教育体系对女性身体的规训,以及在“涉外性行为”中所体现的种族主义和民族主义话语的高度警觉。这不是孤立事件,而是国家父权制文化通过控制女性身体维系权力秩序的一个缩影。
我们的问题是:

谁来定义“正当”?
谁被赋予审判他人性道德的权力?谁又成为被审判的对象?
语言是如何参与性道德建构的?

当女性因“有损国格”被剥夺受教育权,而男性的性暴力却被忽视甚至被掩盖,我们必须追问:
在这套话语体系中,性别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?

我们的邀请

在柏林彩虹旗飘扬的七月,我们不仅走上街头宣示骄傲,也要深入语言与文化的结构,反思日常交流、制度逻辑与社会文化中潜藏的性别权力。

在CSD当天,我们发起一场结合行动主义与行为艺术的公共介入,欢迎你加入。

我们将以解构主义性别视角为起点,质疑“生理性别”这一貌似自然的生物分类,揭示其实质上深受社会建构影响。我们将引入性别研究的前沿概念——性别主义(Genderismus),以全面审视性别权力结构及其内在的多重歧视形式:

性别二元化

性别固化

男性中心化

异性恋中心化

女性母职化

性别标签化

我们将打破关于“性”的讨论禁忌,从汉语詈骂语出发,直面父权文化中女性被物化、遭受象征性性暴力的现象,同时探讨父权制如何以“男子气概”之名禁锢男性。
语言实践作为抵抗

我们将介绍若干语言实践,如:

可替代拼音“TA”的无性别第三人称代词“㐌”

新造词“愱炉”“英宏”“化粧”等

关于公共厕所无性别改造的建议

我们邀请所有汉语使用者共同参与这场反性别歧视的语言实践。

我们的态度

我们期待㐌们的到来,在相互倾听、共享多元经验的过程中,表达我们的主体性。

正如一位脱口秀演员曾说:

“你听,那些笑声,那是血肉疯长的声音。”

活动流程

发起人引导与开场

嘉宾对谈

现场 Q&A

自由讨论

活动费用

盟友票(顺性别异性恋男性):10 €

其㐌人(包括跨性别、非二元、女性及性少数群体):3 €

报名方式

https://docs.google.com/forms/d/e/1FAIpQLSe6D6zOFBVY0Ew8dsE5Ml5uGwxZgvpmYUMUBKtE8jHpKdSvfw/viewform

活动发起人

吴勊

性别代词:㐌(汉语)/ they(英语)/ *(德语)

出生于北京。柏林洪堡大学跨学科性别研究博士,博士论文《Genderismus in chinesischen Sprachhandlungen(汉语中的性别主义)》获最高学术荣誉 summa cum laude。曾就读于马尔堡大学,获欧洲人类学与文化研究硕士及社会学学士学位。